
公司動態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河南考察重要講話精神
奮力做踐行“兩高四著力”的標桿模范
向新向綠向智 夯實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鄭州建設集團著力探索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新解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河南作為經濟大省,要進一步夯實實體經濟這個根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
面對建筑產業發展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的市場大勢,作為我市“一業一企一強”國企新格局中城市建設領域的擎旗者,鄭州建設集團如何迎難而上、探索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新解法”?
盛夏時節,記者深入該集團各項目建設一線,看實踐、探變化——
建設中的新型路面材料生產基地內,AI+智能布料系統讓傳統車間變身“數字工坊”,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顯實效、見成效,“智”的潛能活力迸發;
在全省最大的地鐵盾構管片生產基地,圍繞綠色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一批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正加快孵化應用,“綠”的勢能生機蓬勃;
在集團總部,“兩中心兩平臺五基地”科研創新體系已然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從上至下的行動自覺,“新”的動能激昂澎湃……
蓄勢謀勢,起勢成勢。錨定構建綠色智能建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服務城市內涵式發展這一目標,鄭州建設集團正緊跟國家戰略、城市需求發力項目建設,圍繞主責主業補鏈延鏈強鏈,加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幅向新、向綠、向智轉型發展的蓬勃圖景加速繪就。

渠南路快速通道工程施工十三標段建設現場
打造現代新國企 筑牢高質量發展“四梁八柱”
作為“兩高四著力”的重要內容,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而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建筑業也面臨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刻變革。
面對市場之變,如何發揮國企主力軍作用,助推建筑業轉型升級,以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對于這道時代“考題”,鄭州建設集團用卓有成效的實踐給出了新思路、新解法。
滎陽市賈峪鎮,鄭州建設集團鄭發市政新型路面材料基地,車間不見人,但聞機器響。
步入基地的“智慧大腦”數智集控中心,大型中控顯示屏動態顯示著各生產環節的運行狀態和關鍵參數,技術人員通過數字化操作界面即可對原料進場、配料攪拌、成品運輸等全流程進行精準控制,實現三大生產線的智能化管控。
在這座集瀝青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和水穩材料生產于一體的“三合一”現代化生產基地,數智物料區的AI+智能布料系統代替了人工的繁重勞作,原材料坐上“空中飛椅”,經過車間上方的自動布料機和高空皮帶系統輸送至指定料倉,實現每小時布料600噸。生產設備區,先進的除塵技術實現瀝青站“零排放”“零粉塵”“零浪費”,廠房屋頂安裝光伏發電系統,“綠色生產”落地見效。項目投產后預計提升產能15%以上,實現智能化覆蓋率80%以上,能耗下降25%以上。
這座中部地區一流的綠色智能標桿生產基地,是鄭州建設集團聚焦主責主業,瞄準“一流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務商”戰略定位,著力改革創新,加快轉型步伐,打造“現代新國企”的一個側影。項目布局投建背后,有著集團順應建筑業形勢之變、市場之變,優化頂層設計、保持戰略定力、找準發展路徑的體制機制“硬支撐”。
——堅持黨建引領。在以黨建引領公司治理現代化的同時,為順利推進鄭發市政新型路面材料基地建設投產,集團將其作為2025年基層黨建“書記項目”,鄭州建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瑞勇牽頭成立項目專班,統籌協調各方資源,聚焦項目建設的難點問題成立攻關小組,同時開展責任田管理,劃定“黨員責任區”,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為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寫下火熱的“鄭建速度”。
——深化數字轉型。將黨建引領網格化理念融入企業管理之中,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覆蓋基礎設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統一管理中樞。通過實時數據監測、流程自動化和移動端應用,推動傳統管理向數字化治理轉型。
——優化成本管控。聚焦建筑材料、機械設備、分包隊伍等核心生產要素,推進集中招采機制改革,實現規模化采購降本增效。
——強化資金效能。通過盤活資產、土地化債等途徑壯大集團資產規模,提高信用評級,增加授信額度;充分發揮金融工具作用,采用供應鏈金融等新型融資支付模式,為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迎難而上、蹄疾步穩的改革轉型中,集團“投資拉動、設計引領、建造支撐、服務增值”3+1業務格局逐漸明晰,“投融建運管”全產業鏈一體化新優勢日益凸顯,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全面筑牢。
加力研發創新 構建綠色智能建造產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
如何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讓傳統產業煥發新動能、塑造新優勢?鄭州建設集團用扎實的自主研發創新能力,給出了探索新時代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范式。

鄭州建設集團鄭發市政新型路面材料基地實現三大生產線智能化管控
走進集團旗下河南康暉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各種新材料、新建材琳瑯滿目,經過耐腐蝕、低溫等各項嚴苛的對比測試后,不少產品已經試點應用:具有提升施工效率、優化成本控制及保障工程質量等多重優勢的流態固化土技術在實驗施工中取得成功;應用于構件產品中的低碳膠凝材料實現固廢的大規模資源化利用;以頁巖、黏土、污泥、粉煤灰、煤碎石等為原料的陶粒應用于輕質砌塊、輕質墻板、透水磚等建筑材料中,更節能環保的同時也更耐用……
在建筑工業化建造領域,裝配式建筑研發成果也可圈可點:以高性能的地鐵管片為代表,裝配式管涵、預制箱涵等河南康暉創新研發生產的標準化、高性能裝配式構件廣泛應用于軌道交通建設、城市更新等項目;智能化盾構管片生產線引入自動化檢測、質量控制,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智能管片+小型預制構件柔性共線生產系統可靈活切換生產模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一個個創新成果的落地并實現產業轉化,背后是集團創新生態的滋養賦能——
搭建科研平臺,健全科技創新管理體系;組建科技創新工作委員會,建設“兩中心兩平臺五基地”;推行“四制”“六定”改革,多種形式充實人才儲備庫,并強化科技、技能和管理人才的分層分類培養,一系列強根基、利長遠的舉措,讓鄭州建設集團從集團總部至項目一線無不澎湃著創新創造的熱潮。
一個個關鍵數據,彰顯著“追高逐新”的技術“硬實力”——
30余項發明專利,近百項實用新型專利,60余項國家級、省級工法和BIM競賽獎,200余項省級以上技術創新獎項,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鄭州建設集團扛牢國企擔當,以科技創新實力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的力證。
與此同時,集團在建筑裝配式構件、固廢新材料、新型排水管涵及檢查井生產和新型路面材料等新型建材領域深度布局,圍繞主責主業強化補鏈延鏈強鏈,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加快推進產業升級。
挑大梁勇擔當 賦能城市能級品質“雙提升”
“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日前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以“一個優化、六個建設”清晰勾勒出新時代城市建設“施工圖”。
全面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鄭州,起筆于規劃引領,落筆于項目建設。看——
夏日炎炎,鄭州市渠南路快速通道工程施工十三標段建設現場,工程車輛穿梭不息,來自鄭州建設集團的建設者們正揮汗如雨、埋頭奮戰。
作為鄭州主城區鏈接航空港區的一條重要快速路,渠南路是鄭州市構建高效交通網絡的重要一環,項目目前正在進行隧道施工,數控鋼筋加工大棚內,各類智能化數控加工設備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減少了廢料,解放了人力。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和“壓艙石”,是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這樣熱潮涌動的建設場景,正是鄭州建設集團以高品質項目建設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最生動的“注解”。
作為我市城市建設的主力軍,立足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戰略導向,鄭州建設集團堅持“項目為王”,“技術實力+責任擔當”雙輪驅動,積極參與城市更新、“三大工程”、保交樓周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地下管網改造等事關國計民生項目,以國資國企“鐵肩膀”,扛起急難險重項目建設“千斤擔”。
乘勢而上,久久為功。據悉,圍繞城市發展戰略所向,鄭州建設集團正搶抓中央、省市關于“兩重”“兩新”以及國家一攬子政策機遇,加快高品質項目的謀篇布局,集團圍繞城市更新、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工程等重點領域謀劃一批重點項目,積極參與推進鄭州排水公司的組建工作,賦能鄭州打造安全韌性城市,推動城市能級和品質“雙提升”。
站位新時代新階段,彰顯新擔當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的殷殷囑托令人振奮、催人奮進。當前,全市正聚焦‘兩高四著力’,錨定‘挑大梁、走在前’目標,加快推進鄭州都市圈建設提速、提質、提效。”陳瑞勇表示,“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政府國資委的部署指導下,鄭州建設集團將不斷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圍繞‘城市所需,企業所能’,主動服務城市重大戰略、深度融入鄭州都市圈發展建設、積極推動建筑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在城市更新、‘三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中扛穩國企擔當,當好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的‘主力軍’,踐行國家重大戰略的‘子弟兵’,在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中挑大梁、勇擔當,為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貢獻‘鄭建’力量!”


來源:《鄭州日報》(2025年07月21日 第 01 版)
友情鏈接:<鄭州軌道 鄭州市建投 中國中鐵 中國鐵建 Copyright 2013, 河南康暉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豫ICP備16026738號-1